尊重科研創(chuàng)新規(guī)律 釋放科研儀器最大使用率

作者: 2016年12月19日 來源:化工儀器在線 瀏覽量:
字號:T | T
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自明年起將每年的5月30日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有了自己的節(jié)日。 設立這個節(jié)日,就是為了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責任,切實擔負起支撐發(fā)展的第一資源

  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自明年起將每年的5月30日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有了自己的節(jié)日。
  設立這個節(jié)日,就是為了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責任,切實擔負起支撐發(fā)展的第一資源作用??蒲腥藛T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核心要素,對于科技管理部門來說,尊重科技人員的創(chuàng)造,遵循科研規(guī)律,是做好科技管理的關鍵,我們要變科技管理為服務創(chuàng)新,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讓“人財物”在科技創(chuàng)新中充分發(fā)揮作用。
  人
 ——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獲得感
  創(chuàng)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只有科研人員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價值得到認可,才能激發(fā)他們持久的創(chuàng)新動力。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105項國有企業(y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激勵試點方案獲得批復,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員獲得股權,激勵總額約2.25億元,如今這些先行先試政策已向全國推廣。股權激勵改革試點工作為推進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4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加快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的意見》,出臺了“京科九條”等系列配套政策,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改革引向深入,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可按70%及以上的比例,劃歸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對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所有,剩余部分留歸單位用于科技研發(fā)與成果轉化工作。
 可以看出,北京市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不斷加大,而且單位可以對科技成果進行自主處置,不需要再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
  財
 ——經費要“花好”也要“好花”
  科研經費不好花,科研工作常要圍著錢轉,是過去大家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原因是通常按照行政工作思路管錢管事兒。如何避免出現(xiàn)“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情況,這是我們努力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今年9月,北京市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召開,發(fā)布了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5個方面、28條改革舉措,瞬間刷爆了微信朋友圈。這“28條新政”體現(xiàn)了很多亮點:
   首先是簡化財政預算編制,科研經費預算只需編制一級費用科目,不再提供過細的測算依據(jù),同時取消財政預算評審程序,將立項和財評“合二為一”。
   其次是賦予承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即“331原則”:“3個下放”是,下放財政科研項目預算調劑權限;下放差旅費、會議費、咨詢費管理權限,科研類差旅費、會議費不納入行政經費統(tǒng)計范圍,不受零增長限制;下放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權限;“3個改進”是,改進科研經費結轉結余資金管理方式,改進財務報銷管理方式,改進科研人員因公出國(境)管理方式,從科研經費中列支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費用不納入“三公”經費統(tǒng)計范圍,不受零增長限制;“1個擴大”是,擴大科研基本建設項目自主權。
   最后,“好花”的同時,我們還要在“花好”上下功夫。比如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強化科研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責任,建立統(tǒng)一的科研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加強科研項目信息公開、信用管理、經費審計、績效評價和檢查指導等。
  物

 ——把“沉睡”的儀器設備用起來
   北京聚集了全國最豐富的科技資源,包括大型的科研儀器設備。單位購買、運營和維護這些“冰冷”的設備,往往需要耗費非常大的成本,而且利用率也非常有限。如何喚醒“沉睡”的科技資源,也是改革中的重要工作。
 北京市科委聯(lián)合中科院、清華、北大等單位,共同搭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推進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

  一是通過經營權授權,促進科技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引入專業(yè)化服務機構,將能開放科技資源的經營權授權給專業(yè)服務機構,促進科技資源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解決了高校院所開放科技資源的產權問題。
  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機制,解決了開放科技資源市場化運營和服務問題。建立了資源方、服務人員和專業(yè)服務機構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多方共贏。
  三是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探索形成了以財政資金為先導、市場化運營為基礎的運行機制。引入績效考評機制,以單位開放儀器設備資源數(shù)量、服務企業(yè)數(shù)量、服務合同收入等方面按一定的權重比例作為績效考核依據(jù),給予“后補貼”支持,實現(xiàn)了以“效果”為導向的政府投入改革。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探索形成創(chuàng)新資源開放共享“北京模式”,累計推動801個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價值227億元的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整合了600多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進其轉移轉化,聚集1萬多名專家,產生了超過1.5萬項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年均服務收入超過20億元。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seenwhilewandering.com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fā)布,本網發(fā)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