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意無極限,儀表大發(fā)明。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項國家發(fā)明授權專利——一種液壓閥門總裝密封試驗臺。該專利由江蘇鹽電閥門有限公司申請,并于2017年5月10日獲得授權公告。
內容說明
本發(fā)明涉及閥門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壓閥門總裝密封試驗臺。
發(fā)明背景
眾所周知,在液壓閥門生產總裝后,需要對閥門的各項性能進行檢測,如密封性等,現(xiàn)有的閥門密封試驗臺的設備構造較為簡單,采用的是人工上料的方式,由于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將閥門來回的搬運,工人的體力消耗較大,勞動強度大,且對于閥門檢測是要對上下通道分別進行密封測試,現(xiàn)有的工廠均是采用人工搬運轉換工位的方式,而閥門自身較重,搬運、轉換工位較為麻煩;目前閥門測試密封性時,均是采用人工旋動轉盤,以實現(xiàn)閥門的打開或關閉,如果閥門密封性不合格,會產生水流噴射,極易弄濕工人的服裝,給密封性測試帶來不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的、自動化程度高的、操控方便的,能在閥門密封性測試過程中自動實現(xiàn)上料、壓緊、轉工位和閥門啟閉的裝置,即一種液壓閥門總裝密封試驗臺。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液壓閥門總裝密封試驗臺,包括控制柜、測試基平臺、上料輸送裝置、集成裝置和壓緊裝置,所述控制柜位于測試基平臺的左側,所述上料輸送裝置安裝在測試基平臺的前部,所述集成裝置安裝在測試基平臺的頂部,所述壓緊裝置位于上料輸送裝置的后側,所述壓緊裝置固定在測試基平臺的底部。上料輸送裝置能夠實現(xiàn)液壓閥門的自動上料,替代了人工上料搬運,節(jié)省了人力,利用壓緊裝置實現(xiàn)對液壓閥門的自動壓緊,自動化程度高,并通過集成裝置自動實現(xiàn)對液壓閥門的封堵、閥門啟閉、轉工位和卸料,替代了人工旋動轉盤、轉工位和卸料,提高了密封測試的效率。
所述測試基平臺包括護罩、底板、側柱、頂?shù)醢?、主支柱和測試托臺,所述護罩固定在底板的上部,所述護罩的前側敞口,所述側柱對稱固定在底板的四周,所述頂?shù)醢灏惭b在側柱的上端,所述主支柱安裝在底板的上端中部,所述測試托臺設置在主支柱的上端。所述測試托臺為空心結構,所述測試托臺的前部設有半圓擋環(huán),能夠在上料輸送裝置將液壓閥門輸送至測試托臺處時,利用半圓擋環(huán)將液壓閥門擋住并滯留在測試托臺上,也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所述測試托臺的上端設有下密封墊,這樣液壓閥門壓在下密封墊上時,即可起到下密封的作用。
所述上料輸送裝置位于護罩的前側敞口處,所述上料輸送裝置包括底架、折疊驅動缸、下主體架、前主驅轉筒、下帶、上側邊帶、變向輔輪、后從動轉輪和后從動轉筒,所述底架的上端設有向后傾斜的外伸架,所述下主體架的后部左右兩側對應與底架的前部相鉸接,所述前主驅轉筒安裝在下主體架的前部,所述后從動轉筒安裝在下主體架的后部,所述變向輔輪對稱安裝在外伸架的上端中部,所述后從動轉輪對稱安裝在外伸架的后端,所述下帶的前部繞在前主驅轉筒上,所述下帶的后部繞在后從動轉筒上,所述上側邊帶的數(shù)量為兩條,所述上側邊帶平行對稱分布在下帶的左右兩側,所述上側邊帶的前部繞在前主驅轉筒上,所述上側邊帶的中前部下表面繞過后從動轉筒,所述上側邊帶的中后部繞過變向輔輪,所述上側邊帶的后部繞在后從動轉輪上,所述折疊驅動缸的后部與底板相鉸接,所述折疊驅動缸的前部與下主體架的中部下側相鉸接。
所述上側邊帶之間間隙等于下帶的寬度,且下帶的寬度小于液壓閥門的法蘭盤外徑。當需要上料時,操作人員將液壓閥門放置在下帶上,由于液壓閥門的法蘭盤外徑大于下帶的寬度,則液壓閥門會同時壓在上側邊帶上,待液壓閥門的位置擺正后,啟動前主驅轉筒,驅動下帶開始回轉,同步的帶動上側邊帶發(fā)生轉動,由于上側邊帶的傾斜度大于下帶,則上側邊帶會逐漸帶動液壓閥門沿著上側邊帶形成的斜面運動,使液壓閥門逐漸與下帶分離,并在上側邊帶帶動下向上運動,當運動至變向輔輪,實現(xiàn)液壓閥門的運動變向,即由原先的斜向上運動變?yōu)樾毕蛳逻\動,測試托臺位于后從動轉輪之間,這樣測試托臺即分布在了液壓閥門斜向下運動的路徑上,這種設計的目的是在進行斜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利用測試托臺實現(xiàn)對液壓閥門的阻擋,并通過半圓擋環(huán)對液壓閥門進行定位,實現(xiàn)了自動上料,從而為密封性測試做準備。
所述集成裝置包括展梁、側移電機、絲杠、側移基臺、前吊缸、L型吊架、轉位電機、撥爪盤、壓緊缸、壓盤、橫梁、擺臂、壓錘和側展缸,所述展梁沿著頂?shù)醢宓膶挾确较蚬潭ㄔ陧數(shù)醢宓南聜让嫔?,所述側移電機固定在展梁的后端,所述絲杠的后端與側移電機相連,所述絲杠的前端與展梁通過軸承相連,所述側移基臺的左右兩側與展梁滑動配合,所述側移基臺與絲杠間通過螺紋配合,所述前吊缸的底部垂直安裝在側移基臺的前部下側面上,所述壓緊缸的底部垂直安裝在側移基臺的后部下側面上,所述橫梁水平安裝在前吊缸的下端,所述L型吊架安裝在橫梁中部下端,所述擺臂對稱分布在橫梁的左右兩側,所述擺臂的上端對應與橫梁相鉸接,所述壓錘分別對應固定在擺臂的下端,所述側展缸對稱分布在L型吊架的前部左右兩側,所述側展缸的一端與L型吊架相鉸接,所述側展缸的另一端分別對應與擺臂的中部相鉸接,所述轉位電機水平安裝在L型吊架的前部后側面上,所述撥爪盤安裝在轉位電機上,所述L型吊架后部設有向后展平的托板,所述托板的后部設有托架,所述托架上端設有半圓形凹槽,所述半圓形凹槽內安裝有滾柱,所述壓盤固定在壓緊缸的下端,所述壓盤的下端設有上密封墊。當液壓閥門運動至測試托臺上后,利用壓緊裝置實現(xiàn)對液壓閥門的夾緊,即可啟動集成裝置對液壓閥門進行后續(xù)的處理
所述平動導架上設有雙弧形滑槽,所述聯(lián)動壓頭分別對應與雙弧形滑槽滑動配合,從而確保了聯(lián)動壓頭做平動。所述后從動轉輪的安裝高度低于變向輔輪的安裝高度,從而確保自動上料能夠順利的實現(xiàn)。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體現(xiàn)在:本發(fā)明具有結構設計合理、自動化程度高和操控方便等優(yōu)點,能在閥門密封性測試過程中自動實現(xiàn)上料、壓緊、轉工位和閥門啟閉,節(jié)省了人力,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密封檢測的效率,適宜于批量化的密封性測試。(中國儀表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