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從超高真空到常壓的表面光譜原位表征系統(tǒng)”通過了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組給予高度評價并一致認為該研制裝備的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預期目標。
項目負責人邱恒山向專家組詳細匯報了項目的實施情況和儀器裝備最終所達到的性能指標。測試組專家到現(xiàn)場進行了各項性能指標的實際測試,驗收組專家審閱了項目的相關驗收材料和經費使用情況。經過測試組專家和驗收組專家的綜合評議,專家組給予高度評價并一致認為該研制裝備的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預期目標。
該項目將表面譜學的方法引入到了光催化領域的研究中,通過大量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實現(xiàn)真空腔體本底真空度優(yōu)于3×10-10 mbar,高壓腔內真空度在10-9 mbar到1000 mbar之間可變并可由質譜原位檢測;可傳樣樣品則可以實現(xiàn)加熱(1000 K)、冷卻(100 K)和測溫;通過高壓腔與真空紅外譜儀的密封連接,裝備最終可以實現(xiàn)樣品在高壓腔內不同氣體壓力、不同溫度和不同光照條件下的真空(偏振)紅外譜的原位檢測。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的實施有助于開展氣固(光)催化反應機理的系統(tǒng)研究,在分子水平上獲得反應的微觀信息,是對現(xiàn)有研究方法的重要補充和全新發(fā)展。
中科院條財局裝備辦公室主任張紅松、新疆理化所副所長崔旺誠出席會議。
編輯點評
中科院作為國家科研研究的重要角色,為國家科研軟硬實力的建設做出了不菲的貢獻。該項目將表面譜學的方法引入到了光催化領域的研究中,大量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相信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標簽:
相關資訊